no_image.gif


人工繁殖

輻射陸龜



Pet ID::276
Classification::tortoises & Turtles - 有關須知
Description ::

中文名:輻射陸龜
俗名別名: 放射陸龜
英 文 名: Radiated tortoise
拉丁學名:Geochelone radiata
品  種:
地理分佈:達加斯加島的南部
習  性:生活在長滿灌木和森林的干燥地帶。
體形尺寸:40cm
繁殖方式:卵生。雌性一窩產下3至12枚近乎球狀的蛋。孵化期一般是145天到231天
食  性:在野外,它們是食草動物,吃草和肉質食物,包括仙人掌,這種植物自從被引入馬達加斯加之後,擴散得很快。 在圈養環境下,它們會吃很多種水果和蔬菜,包括甘藷,胡蘿蔔,蘋果,香蕉,苜蓿芽,各種瓜。
不同種的水龜和陸龜在大小、形狀和顏色上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 而其中最醒目最漂亮的是那些背甲上有星形或放射狀花紋的陸龜,許多人都認為少見的放射陸龜(Geocheloneradiata)是最高貴的一種。
包括放射陸龜在內,共有七種陸龜具有相似的花紋:幾何沙龜(Psammobatesgeometricus),南非星叢龜(tentorius),印度星龜(Geocheloneelegans),緬甸星龜(G.platynota),蛛網龜(Pyxisarachnoides)和放射陸龜(注:放射陸龜有時候會被歸到Asterochelys種)。

  在所有這些陸龜中,典型的星形圖案包括叢每塊黑色或深棕色背甲中心區域出現的一系列放射狀條紋或區域,有一些龜的背景色和條紋色和其它不同,他們的背景色較亮而輻射紋色較深。有時,同樣的放射紋在腹甲上也有。 不過,在這些龜中,放射陸龜具有最鮮明的花紋,它們的每一塊背甲中央都會有一個黃色或橘色的中心,從這個中心向外輻射出4條至12條黃色或橘色的條紋,這些條紋粗細不同。

  放射陸龜具有典型的陸龜體態:一個高高隆起的背甲,粗鈍的頭部和粗大的四肢。除了背甲鮮豔的顏色變化之外,它的腿和腳都是黃色的,和頭部的顏色一樣。 它們中的一些能長到將近16英寸(40厘米),所以它們是具有星狀花紋的龜中最大的一種,這一點也就成為它們區別於其他星龜的最顯著特徵。它們與其它星龜還有著更多的不同。 與諸如印度星龜之類的一些陸龜不同,放射陸龜每片背甲的中央並不隆起,所以放射陸龜的背甲十分平滑,而不是隆包不平的。 它們的星狀花紋看起來也比其他種類的龜更為清晰。雄性放射陸龜與雌性放射陸龜之間也有著一些不同,不過這些差異是很小的。 一般來說,雄性的尾巴較長,雄性腹甲的凹陷也比雌性要明顯得多。

  只有馬達加斯加島的南部出產這種陸龜,在那裡它們被稱為Sokakes。 它們生活在長滿灌木和森林的干燥地帶。在野外,它們是食草動物,吃草和肉質食物,包括仙人掌,這種植物自從被引入馬達加斯加之後,擴散得很快。在圈養環境下,它們會吃很多種水果和蔬菜,包括甘藷,胡蘿蔔,蘋果,香蕉,苜蓿芽,各種瓜。Ernst和Barbour在他們的書《Turtles of the Whorld》中寫道,它們偏好紅色的食物。

  放射陸龜是世界上珍稀的陸龜之一,不過它遠不比同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生存的安哥洛卡陸龜(Geocheloneyniphora)珍稀,安哥洛卡陸龜的野外數量只有幾十隻,它們的背上沒有星狀花紋,在馬達加斯加分佈的地區要比放射陸龜小得多。這兩種龜的數量都是因為棲息地遭到破壞而減少,其中放射陸龜有時候還會被當地人當作食物吃掉。 這兩種陸龜都被列在國際貿易瀕危物種保護條例的附錄I裡,禁止出口或者進口。 所以,除了那些人工繁殖的以外,幾乎沒有野生的出口。

  人工飼養條件下已經可以對放射陸龜進行繁殖,它們的求愛和交配過程已經被詳細地記錄在案。 當雄性長到約一英尺長時,它們就會開始試圖交配,而發生交配行為的雌性會比雄性大幾英寸。 由於年輕的雄性和成熟的雌性之間在大小上的比例問題,雄性一般要長到13英寸左右才能夠成功交配。 在交配過程中,雄性在一開始會跟著雌性並圍著雌性轉圈,向雌性上下點頭,嗅聞雌性的後腿。 他可能會試圖用自己的前部把她頂起,以防她離開。 如果雌性原地不動,雄性就會爬上她的後背,用自己的尾巴緊貼著它的尾巴。 然後他就開始用自己的腹甲撞擊雌性的背甲。除了它們甲殼相撞發出的聲音之外,雄性還會發出咕噥聲和嘶嘶聲。 總而言之,這個過程中的動靜是相當大的。

  當雌性準備產卵時,她就會開始挖掘一個巢。她用後腿挖出一個約6至8英寸深的水瓶狀的洞。 在這個洞裡,她會產下3至12枚近乎球狀的易碎的蛋。然後,她就蓋上土走了。 在野外放射陸龜的蛋的孵化期是不同的,不過,總的來說都是相當長的-145天到231天。 放射陸龜的稚龜在剛孵化出來時,大小在32mm至40mm之間。 它們背甲很鮮豔,條紋是白色的,而成體的條紋是黃色的。剛孵出來的稚龜身上的網狀條紋已經是很清晰的了。

美國進口了很多放射陸龜,有一些是在CITES生效至前來到的,其他的是通過特殊渠道。 比如RobertBaudy為了人工繁殖就在1969年進口了相當數量的放射陸龜。在美國人工斯養條件下繁殖放射陸龜的最早記錄是1973年WilliamZovickian博士在位於得克薩斯州Brownsville的GladysPorterZoo內繁殖成功的。在那一年裡,紐約動物學會和在佛羅里達的Gainsville也都成功繁殖了放射陸龜。 從此以後,放射陸龜的繁殖數量越來越多。

  在80年代初,美國動物園及水族學會發起了一項旨在促進瀕危動物在人工飼養下繁殖的計劃。 這項被稱為SSP(SpeciesSurvivalPlan)的計劃監控圈養下的瀕危物種的繁殖,以保證圈養動物盡可能多的繁殖和盡可能大的多樣性。 1985年,一項針對放射陸龜的SSP發起,13個機構和一位個人提供了179只龜的繁育情況。為了保證繁育的最大可能的遺傳血統多樣性,這項計劃建立了血統登記。這就意味著,如果一隻放射陸龜的子嗣很多即它的基因在人工飼養的放射陸龜中有太多的體現,那麼就不能讓它在繁殖了。 這樣的龜就會被借給或者贈與那些只打算展覽不打算繁殖的動物園。 通過精心的記錄和管理,基因的多樣性的到了保留,人工飼養陸龜的健康也有了保證。 從這項計劃發起之時至今,參加的機構和個人已經超過了兩倍,放射陸龜的SSP是一個好開端。

  人工飼養環境下放射陸龜的繁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功。自從1973年第一批稚龜破殼而出以來,人工繁殖的放射陸龜越來越多。例如,在FrankSlaven於1990年發表的《爬行動物和兩棲類人工飼養記錄表》中,有逾50隻的放射陸龜出生的記錄。 GladysPorter動物園現在有60只放射陸龜,而紐約動物協會則在位於喬治亞州St.Catherines'sIsland飼養了88只。目前,Slaven的記錄表中列出了343只人工飼養的放射陸龜。對放射陸龜來說幸運的是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繁殖已經取得了成功。 雖然在野生環境中生存受到威脅,人工繁殖卻使這種陸龜免於滅絕。儘管如此,人工繁殖計劃卻不能也不應該被用來證明對放射陸龜這類瀕危物種的野生棲息環境的破壞是無關緊要的。 我們應當感謝那些努力使繁殖計劃得以成功的機構和個人,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我們可能就欣賞不到放射陸龜(Geocheloneradiata),這種世界上最美麗的陸龜之一


此品種的資料屬個人飼養經驗和搜集資料而成.再與大家分享,如發現任何資料錯誤,請立即通知我們,讓網友們得到更多珍貴的知識吧!

[回首頁] [有關須知]